葱蒜类蔬菜,包括洋葱、大蒜、大葱等600余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葱蒜类蔬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用途广泛。鲜食可佐餐周年供应;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可作调味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及美容化妆品的原料。以大蒜为例,它具有抗/杀细菌、真菌、钝化病毒的作用,可用作杀菌剂。还对高血脂、高胆因醇、糖尿病、心脏病均有减轻或治疗作用,尤其对胃、肠、肝、肺、乳腺等癌症有减轻症状及防治功能,自1993年以来国际葱蒜类蔬菜学术研讨会举办了4次,今年将在美国乔治亚举办第五次国际研讨会。此外,著名的IBM计算机公司启动了大蒜数据库项目,英国有专门的大蒜信息中心,美国休斯顿等城市每年举办大蒜节等。专家预计近年世界将兴起大蒜热。
世界大蒜的市场需求变化及生产、科研现状
全世界大蒜总面积为80万h㎡,总产量约762万t,单产约9501kg/h㎡,高的达40566kg/h㎡(即2704kg/亩)。面积稳中有升,单产、总产则呈上升趋势。世界大蒜栽培品种繁多,近期育种目标向优质、抗病虫、抗逆境、节水节能、耐贮运方向发展。育种手段以高新技术(如分子标记、基因工程、远缘杂交、体细胞杂交)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重视遗传资源的搜集、鉴定、评价和保存,包括农艺性状、理化特征鉴定和借助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蒜种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美国、法国、阿根廷等国均有专业化蒜种生产。如美国的Basic公司等。蒜种生产标准程序是:茎尖组织培养结合无性系选生产脱毒核心原原种。选择气候冷凉地区加速繁殖原种、生产用种。种子处理,如清洗、分级、包衣、包装、贴标签。栽培和田间管理各地情况不一。
大蒜病毒病仍是危害大蒜生产的主要病害,导致减产30%一50%,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和政府部门的关注。目前已经研究明确了传染大蒜的主要病毒种类、传播途径、传毒介体和方式及地理分布。而防治病毒病的有效途径首选蒜种脱毒。美国、法国、新西兰及我国等已将脱毒蒜种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的防治和增产效果。阿根廷、泰国及东盟国家正在重点支持该项目,研究加速繁殖,将脱毒大蒜从试验室实用于大田生产。在泰国的国际葱蒜蔬菜研讨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曾呼吁技术领先国家举办培训班,推广应用脱毒技术。亚洲蔬菜研究发展区域中心设立了大蒜病毒病防治及脱毒蒜研究应用、培训项目,并于2000年3月召集有关专家研讨高效、高灵敏度的病毒检测方法。中国脱毒大蒜研究、应用处于世界前列。
随着人们重视保健、省时,大蒜的市场需求亦发生了变化。
“有机化”、“标准化”生产
“有机化”在欧美国家须经过国家农业部批准,主要是减少或避免化肥、农药的施用,培育应用抗病、虫品种是技术关键。超市蒜头、蒜苗产品均须贴有标签,标明产品级别、执行标准、品种名、产地等。
优质、风味好,品种多样 即购即炊,即购即食。干蒜头要整齐无病虫害。品种多样,比如,有的要辣、甜味适中,有的辣味浓等;有的白皮四、五瓣,有的大头、整齐,有的独头等。不同大蒜品种花样和品质市场价格不等。泰国大蒜头每公斤折合15—20元人民币,每年大量进口。菲律宾等国不生产大蒜,但进口需求量大。澳大利亚大蒜价格差从每公斤1.5澳元到19.5澳元。对蒜苔、蒜苗要求新鲜、干净,气调包装。在泰国,从日本进口的保鲜蒜苔随处超市可见,每公斤折合人民币100元左右。
欧洲、美国的大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已产业化 亚洲大蒜工业正在兴起。不同加工产品独具品质和品牌。国外市场上大蒜加工产品种类繁多:腌渍有糖醋蒜米,乳酸泡蒜米、脱臭蒜米。脱水产品有蒜粉、蒜片、蒜粒等。系列调料有蒜酱、蒜油、蒜汁。食品添加剂有大蒜肠、大蒜面包、大蒜辣酱、大蒜啤酒、大蒜蛋糕、香肠、火腿、面条。饲料添加剂有大蒜畜、禽饲料,加入大蒜后防治病害,增进食欲。医药制剂有蒜精胶囊、蒜精片剂(香港、美国、英国均有产品展示)。
我国大蒜业的优势和机遇
丰富的品种资源和名优蒜种 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和北温带,生态环境多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经多年栽培驯化,形成了许多驰名中外的名优蒜种:如新疆白皮,山东苍山蒲棵,上海嘉定白皮,山东金乡白皮蒜,陕西蔡家坡蒜,辽宁开原大蒜,天津宝坻红皮等。
绿色环保、廉价劳力和精耕细作的栽培习惯 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华南的平原及丘陵地区,水土资源丰富,较少污染,劳力资源充足,价格低廉。如山东省金乡地区应用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技术,配合应用脱毒蒜种使亩产量达2500kg以上。适合发展有机化大蒜鲜品和蒜种生产,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大蒜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 在大蒜脱毒快繁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已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为“入世”后大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托。
栽培面积大,领导重视和支持发展大蒜业 我国大蒜面积400余万亩,占亚洲栽培总面积的1/2,占世界栽培总面积的1/3。仅金乡县即种大蒜5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0%,大蒜生产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的利益,已成为支柱产业。该县十分重视和支持大蒜生产,经常研究产、销战略,建立示范基地,大蒜出口已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蒜量大、质优、价廉,加入WTO后为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
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我国大蒜业生产和产品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名优品种需保护和复壮,尤其缺乏质优、多抗、适合加工的新品种,加工业尚须加强等。为迎接挑战,我国应采取下列对策:
大蒜生产和产品的标准应与国际接轨。制定出大蒜头、蒜苔、蒜苗及蒜种生产的产品标准及其质量和健康标准,并付诸实施,加强管理。培育和扩大应用脱毒蒜种,争创名牌。建立蒜种专业化、有机化生产基地,使大蒜生产实现脱毒良种化、有机化。由于脱毒蒜种健康无病、产量高、蒜头大、品质好、生长势强,从而可以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促进大蒜创名牌、有机化生产。
加强大蒜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在大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保存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应采用生物技术(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加速培育优质、多抗、节水、节能、耐贮运的大蒜新品种。引进和研制试销对路的新品种、新技术及配套设备,实现我国大蒜生产栽培管理,收后加工处理以及贮存的机械化、标准化。
加强优化施肥、灌排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研究应用计算机、优化以及多媒体模型,预测、优化生产系统,以取得低耗、高效最佳效果。发展仓贮、初加工、精加工,提高大蒜产品的附加值,应用国内市场大蒜价格协调产供销关系。鼓励和促进研、产、供、销一条龙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